高晓松回应假球论:只是说有一些场次有一些情况下

新浪娱乐讯 前不久,网络上流传着“高晓松的世界杯假球论”,引起了轩然,不少媒体人对此进行了回击,段暄、黄健翔等人都在微博上驳斥了高晓松的假球论。而近日,高晓松在一档节目里,澄清了自己的“假球论”,表示那是属于自己的意淫。

高晓松承认自己今年没发表看球言论,“我也是红毛眼绿看球,看得长嘘短叹,但是我今年就没再发表什么看球的言论。”

关于网络流行的“假球论”,高晓松说:“因为六年前发表的一番言论,然后今年被疯狂地刷屏,我自己都看傻了,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,可能是因为今年大家觉得有点假,就把我那番理论给拿出来。但是如果大家把那期节目看全了的话,那实际上是节目刚刚开播,2012年欧洲杯期间,然后我跟大家聊的,我可是在节目之前跟尾声清楚地说,我说这可是我意淫的,这可是我们一个阴谋论看球小团伙,一群深度阴谋论患者,自己意淫的,我连当年发的微博都说得很清楚,就当我胡说八道,所以我就没再发表任何言论。因为我真的是不想伤害那些热爱足球、热爱足球巨星、热爱体育,那些美好的人们。“

高晓松进一步表示,“我当然是完全不否认,有大量的爱国主义,有大量的为祖国奋斗,有大量的忠于自己的信仰,这样的运动员,应该说他们是占大多数,我们这些阴谋论团伙,也没有说每场球都有人控制,那还玩它干嘛,就没意思了。我们只是说有一些场次,有一些情况下,以及你只要想金钱,到了一定数量的金钱,它一定会产生很多金钱本身的本质带来的影响力,而且当时我说的那一期节目,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少赌球,你就在那儿好好看球就完了,就像我们也看球,看球的时候也很高兴,看出美好的球也很高兴,看点肮脏的球也挺高兴,所以大家不要太把这当回事。”

世界杯比赛如火如荼的时候,一段高晓松点评球赛的视频流出,在视频中,高晓松表示,很多场足球比赛都存在假球嫌疑,比赛的结果是被博彩公司操纵的。

高晓松的假球言论,并不是本届世界杯的应景发言。这段流传了多年的视频,是2012年欧洲杯开幕之前,其个人脱口秀《晓说》的“赌球”主题节目,节目的名称是《欧洲杯硝烟再起“阴谋论”说赌球黑幕》。在今天被重新传播,一方面有世界杯的因素,另一方面也说明阴谋论本身的市场之大,6年过去了,很多人还是把它奉为真相。

其实对于博彩公司而言,根本没有通过操纵比赛结果获利的必要。博彩公司通常是靠对比赛结果的海量计算,来设定一个赔率,这个赔率足以保证不管哪边赢,它都能够从输家的下注中抽水,并且用输家的钱赔给赢家。

不过,从高晓松假球论的再次流传来看,很多人不愿意相信这种盈利模式,甚至以为世界杯都会上演阴谋论。尤其是对那些参与了赌球的人来说,本届世界杯开赛至今,很多像德国这样的传统强队纷纷折戟,这导致那些押错了胜负的人,为了寻求一种合理化的解释,用博彩公司操控赌球的阴谋论来安慰自己,来证明自己对实力强弱的判断没错。

当然很多不参与赌球的人,包括一些资深足球爱好者,也会相信并传播世界杯假球论,这说明它牵涉到传播层面的社会心理问题。所以,长盛不衰的阴谋论,例子不胜枚举。

信息生产的角度讲,辟谣的信息,其实并不比谣言少,但依旧无法阻止阴谋论。这里面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因为立场原因,人们总是偏向于相信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,哪怕这不是真相,或者全部事实,但它满足了心理预期。这会导致反阴谋论的信息,被自动过滤。

另一层因素是,当下的信息传播,大部分是在社交媒体完成,比如微信朋友圈。但事实上作为内容承载纽带的社交产品,本身是高度圈层化的。比如一个媒体人,它的微信好友可能大多部分都是媒体人,朋友圈所能刷到的,多是各类新闻资讯信息和评论;一个老年人,他的好友也可能是小区的同龄人,朋友圈的内容,多是养身保健信息。在这种大众偏好、价值观相近的圈层化环境里,阴谋论很容易一传十、十传百,养身鸡汤、谣言泛滥也是这个道理。

这样的困境,被专业的学者描述为“信息茧房”,人们像蚕一样被困在茧里,只能接触到极为有限的信息。事实上,为了满足信息分发的效率,现在很多自媒体平台,采用机器算法进行兴趣匹配。潜在的后果是,人的视野越来越窄,因为平台总是推送你感兴趣的那部分信息给你。而一旦资讯不再流动,谣言和阴谋论就很难接触到辟谣的信息。

所以,这能解释为什么过了6年,高晓松的世界杯假球论,还是拥有广阔的市场。并不是因为高晓松的号召力有多大,只是因为那些有理有据的科普信息,并没有抵达阴谋论的信奉者,被选择性地过滤在了信息茧房之外。

高晓松吐槽权游 热门美剧《权力的游戏》第八季第三集今日更新,激烈的临冬城大战惊喜上演,高晓松也第一时间追剧,然而看完后却忍不住发微博吐槽画面光线不足:“战场暗到必须打着手电筒才最后看清XX竟然领便当了。”他还逗趣猜测剧组是为了省钱:“我猜这么暗是为了节约点特效成本哈哈,毕竟主创和演员都已经太贵了。